纳西族的琵琶是怎么演奏的?(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吗)
-
纳西族的琵琶是怎么演奏的?
网上有关“纳西族的琵琶是怎么演奏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演奏时,多采用坐姿,奏者将琴立于胸前,琴头斜向左上方,琴尾置于右腿根部,左手持琴,主要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用五指均可拨弹,其中以拇指、食指、中指为主。定弦:A、d、e、a,音域A~d2。音色低沉浑厚,经常使用两条外弦演奏旋律,而用两条内弦作八度或同度和音伴奏,演奏技巧有弹、挑、轮、扫、滑等。可用于弹唱、独奏、重奏或器乐合奏,是演奏纳西古乐(洞经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
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吗
有人说,不到丽江不算到云南,不听纳西古乐不算到丽江,不听宣科讲演不算听过纳西古乐。
4月下旬的一天,记者来到丽江听宣科讲纳西古乐,的确不同凡响。
在丽江古城一座中间带有天井的二层古院,就是丽江中国大研纳西古乐会。地上没有方砖,也不见地毯,只铺着一层新鲜松针,踩上去软软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气。正房作为舞台,古朴而简陋,台上横梁处悬挂着一排十几位老先生的照片。舞台两侧有一副对联“乐尤药也,能活人亦能杀人;礼乃理焉,可治世亦可乱世”。在掌声中,老艺人颤颤巍巍在女孩的搀扶下缓缓上台。身穿牛仔裤,外着一身蓝色马褂的宣科走上舞台。从他的开场白中,我们就感到,宣科,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人:“大家好,我看大家都不错,但我们的纳西音乐差不多要完蛋了,因为像我这样的中青年,噢,对不起说错了,应该是中年人,都已经73岁了,而我们的古乐社平均每年都要逝世两个人,而且,今年逝世的指标已经用完了。大家可以看看,舞台上方挂着的照片,就是我们已经去世的十几位老艺人,最近的两位还来不及挂上……”
台下一阵唏嘘声。
据介绍,纳西古乐是700年前创自纳西族民间的大型风俗性安魂乐曲,她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而此次演奏的乐曲最早的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不仅演奏的乐曲年代久远,演奏者中最年长的已是83岁高龄。高寿的老人、老人手中古老的乐器、古老乐器演奏的古曲是纳西古乐的“稀世三宝”。宣科在央视的采访中首次透露了演出真相,其实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古乐演奏已不再出自这些“活国宝”之手。因为在一次演奏中,一位可敬的老艺术家将生命永远定在了一个音符上。因此,老艺术家们只是在台上“撑场面”,真正的演奏由新晋年轻演奏家负责。尽管如此,这些为了古乐传承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人们仍值得我们尊敬
据说是唐明皇李隆基所作的一曲宫廷音乐《八卦》,拉开了古乐的序幕。30多位纳西古乐传人端坐并以淡然的神态演奏着,细细聆听,让人感到大唐时代的雄浑气度和江南丝竹的委婉柔美。以李后主所写名词“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谱的古曲《浪淘沙》,是纳西古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曲子,它时而端庄肃穆,时而奔腾千里。
在每首乐曲演奏之前,宣科都要介绍这首乐曲的背景,并随时抨击一些社会现象。他说:“我们纳西族人是崇尚文化和艺术的,前几年,纳西族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是我这样有文化的人,可现在不行了,现在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是流行歌星。我就是敢说话,我不怕,我就是要把这个舞台变成文化批评的场所,为此,我特意穿了和鲁迅一样的长褂。”音乐会场响起观众的掌声与笑声。宣科就是这样,在亦讲亦演中将纳西古乐呈现给观众。每当宣科用流利的英语讲解乐曲时,台下的外国游客都微笑点头表示赞同。正如宣科在演出前所说,“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技法,而在于内心。”
被称为纳西神人的宣科,是大研古乐研究会的会长。高高的颧骨,黝黑的皮肤,说话时手舞足蹈,幽默诙谐。看他的样子,顶多也就50多岁。做过中学英语教师的他,将中英文串在一起,以近乎脱口秀的方式,向中外游客介绍他对中国古老文明及当代社会的见解。在这里,现代与古代,东方与西方,相互碰撞又水乳交融。在他颇具感染力的演讲中,许多人对中国古老文明有了新的了解。
宣科和纳西古乐曾到过英、法、挪、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便成为当地的新闻热点。据介绍,在整理曲谱,组建乐队,并从理论上对纳西古乐进行研讨等方面,宣科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可贵的是,现在的乐队里已经培养了一些年轻的纳西乐手。
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03年7月,“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丽江则位于其核心区域。
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境内设有丽江古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丽江古城特色
1、丽江古乐
俗称纳西古乐,是流于丽江大研古城及其周边纳西族聚居区的古代音乐遗存。由崩石细哩(汉译为白沙细乐)、丽江洞经音乐和祭礼音乐三部分组成,其乐曲以器乐合奏为主,亦有歌曲和歌舞曲。演奏崩石细哩的乐器有筚篥、波波、苏古笃、二簧、胡琴等。
2、丽江壁画
丽江壁画,又称白沙壁画,是明代领主经济繁荣,纳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些壁画分布在白沙,大研镇,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是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间陆续制作完成的。壁画融汉、藏、纳西文化为一体,众教合一,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丽江古城
琵琶中的琵和琶最初指的是什么
琵是指右手向前弹,琶是指右手向后挑。
瑟琶中的瑟和琶最初指的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瑟”是指右手向前弹,“琶”是指右手向后挑。瑟琶是一种弹拨乐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可以独奏、伴奏、重奏和合奏。琵琶的演奏技巧居民乐首位,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
琵琶中的琵和琶最初指的是
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其在秦朝时期开始流行,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一一向前弹叫做“批”向后挑起来叫做“把”,所以人们将其叫做“批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统一书写,改名为琵琶。
所以,琵琶中的琵和琶最初指的是两种演奏手法的名称,“琵”和“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琵琶一般是木质或者竹制的,其音像呈半梨形,有四根弦,演奏时要竖着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
琵琶的保养方法
日常不弹琴的适合,要将琴放在桌面上,琴的板面朝上,蒙一层薄薄的轻纱巾,以免其落灰,并在相把后背处放一个小枕头,让参斜躺在桌面上,减轻琴头的压力。平时可以给复手的表面擦一些核桃油,可以让费声的声音更具加柔和。
注: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琵琶的主要指法有哪些
琵琶主要指法包括:按音、泛音、吟音、滑音、虚音、实音。
相关介绍:
1按音:
用左手各个应按的手指,将弦身密切地按在相位或品位上,同时右手弹弦,使发出所按音位的乐音来。
2泛音:
泛音有它独特音色,与按音、散音的音色都不相同。在乐曲中适当地运用泛音后,可使乐曲的色彩更为丰富。泛音在乐曲中应用较多,尤其在抒情写意的文曲中应用更多。
3吟音:
包括各传派的“吟”、“揉”、“摆”等指法的总称。是运用左手指在按弦中产生摇曳弦音的技法。可归纳为“左右摆动”与“按放揉动”两大类。
4滑音:
是我国民族音乐在近几十年才被采用的一种演奏指法术语。传统琵琶谱上称作推、挽、扳、纵起、撞、 推复、以及拖、进、退、绰、注、虚绰、虚注等指法,都可叫做滑音。
5虚音:
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因音量较弱,故又称虚音。
6实音:
绞弦与并弦,属于实音一类。左手在作绞弦或并弦的同时,还需用各种右手指法来弹奏发音。绞弦的发音,不是纯正的乐声,因此,记谱时虽然写出了它们所按音位的音高,但同时还加用斜线消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琵琶指法
关于“纳西族的琵琶是怎么演奏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aqkss.com/shici/2099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 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 雁声吹过黄昏雨篱边月圆萋紧
-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