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新朝是如何灭亡的呢?)
-
新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网上有关“新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朝是如何灭亡的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6
新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
您好
新朝是汉代夹在西汉和东汉之间的一个短暂的王朝,建立者是西汉外戚王莽。
新朝建立时间是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灭亡时间是地皇四年(公元23年10月6日)。都城是常安(今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新朝是如何灭亡的呢?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6
新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
您好
新朝是汉代夹在西汉和东汉之间的一个短暂的王朝,建立者是西汉外戚王莽。
新朝建立时间是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灭亡时间是地皇四年(公元23年10月6日)。都城是常安(今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新朝存在多少年
新末民众起义首先发生在北方边郡地区,接着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爆发了农民暴动。天凤年间,王匡、王凤在湖北绿林山中聚众起义,称绿林军,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南阳大地主刘秀也组成舂陵军,参加起义。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这时另一支起义军赤眉军也在山东与王莽军作战。王莽发兵十万与绿林军战于昆阳。起义军以少胜多,刘秀在战斗中立了大功。绿林军乘胜直指长安。地皇四年(23年)长安发生暴动,王莽被杀。新朝亡。不久,刘秀称帝于河北,建立了东汉王朝。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王朝。开国皇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汉后期,王莽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新朝末期,社会混乱,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因为传统史观相对于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比较鄙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国史学家误认为是“伪君子”。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后世亦是按汉书观点评价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
新是哪个朝代
新王朝,即新朝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出现的朝代,为西汉外戚王莽所建。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新朝代的一些资料,欢迎大家来参考!
新朝简介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地皇四年(23年),新朝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5年国祚。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玄汉政权。
国号
汉朝初年刘邦根据五德终始说,定正朔为水德,至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因此汉朝又被称为“炎汉”、“炎刘”和“刘汉”。
王莽所创的朝代 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疆域
新朝王莽在地方上的行政区划大致与西汉末年相同,最大的特点是王莽为复古改制,改了许多地名。王莽同时将中国先改为十二州,后改为九州,且将某些州改为部。新设了西海郡(郡治龙耆城,今青海民和县)而已。辽东地区撤消了真番、临屯二郡。在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部分西南夷成半独立状态,放弃了海南岛与象郡。西域诸王与新朝中断关系,使得新朝势力退出西域。这些疆域直到东汉前期才陆续收复领土
新朝的行政区划大致与西汉后期相同,但由郡县制上加州牧,并且与分封制结合。王莽推行复古改制,乱设行政区划,改了许多新地名。并且网罗汉宗室功臣后裔、封建官僚,改郡封国。在设置行政区划方面,王莽修改西汉十三部,据《尧典》分成十二州,裁撤朔方、司隶部,改凉州为雍州、交趾为交州;后又据《禹贡》改为九州。有的郡甚至五易其名,最后又恢复旧称。地名的混乱,十分困扰人民。9年更改地方官制的名称为古称。 14年后大规模更动,结合分封制和郡县制,郡县首长与受有茅土的诸侯二合一,将郡太守(新朝称大尹)分成卒正(侯爵)、连率(伯爵)与大尹等。地方军事单位的都尉,分成属令(子爵)、属长(男爵)等。
在官职的部分,14年设立州牧、部监以监督地方各郡,地位等同三公。设监,地位同上大夫,监督五郡事务。 更置牧监副,秩元士,冠法冠,行事如汉刺史。 随着六队、六尉等的建立,新朝也派出监察官员对这些队、尉进行监察。17年,王莽选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六队,如汉刺史,与三公士郡一人从事。
政治
爵位
始建国二年(10年)十一月,立国将军孙建鉴于原汉朝刘氏在各地作乱,建议“诸刘为诸侯者,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其为吏者皆罢,待除于家。”王莽曰:“可。嘉新公国师以符命为予四辅,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唯国师以女配莽子,故不赐姓。改定安太后号曰黄皇室主,绝之于汉也。”
始建国二年(10年),更始将军甄丰之子甄寻(时为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因为不满父亲封赏过低,“即作符命,言新室当分陕,立二伯。以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如周召故事。” 王莽即从之,拜甄丰为右伯;随即因甄寻作符命妄称黄皇室主为其妻而收捕甄寻,符命案爆发,甄寻逃亡,甄丰自杀。 寻随方士入华山,岁余捕得,辞连国师公歆子侍中东通灵将、五司大夫隆威侯棻,棻弟右曹长水校尉伐虏侯泳,大司空邑弟左关将军堂威侯奇,及歆门人侍中骑都尉丁隆等,牵引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尚书·舜典》说: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王莽仿照舜罚共工等的旧例,“流棻于幽州,放寻于三危,殛隆于羽山,皆驿车载其尸传致云。”该年“以初睦侯姚恂为宁始将军”,而已自杀的甄丰的更始将军一职则无人接替。
官制
参见:新朝官制
由于新朝正值王莽改制,而官制亦为改制的重点,故新朝官制多变,官名及职责也十分复杂。新朝官制上承西汉官制,下启东汉官制。
禅让帝位、改元易号以更始等主张在西汉由来已久。眭弘早在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便曾借泰山大石自立及上林苑卧地枯柳自立生而附会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冝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汉成帝时,又有“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说的是“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 忠可以教重平夏贺良、容丘丁广世、东郡郭昌等,中垒校尉刘向奏忠可假鬼神罔上惑众,下狱治服,未断病死。”到了汉哀帝时,甘忠可弟子夏贺良等陈说“汉历中衰,当更受命。成帝不应天命,故绝嗣。今陛下乆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冝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得道不得行,咎殃且亡,不有洪水将出,灾火且起,涤荡民人。”于是汉哀帝改元太初元将,“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刻以百二十为度。”后因无嘉应,汉哀帝遂诛杀夏贺良等。从这些主张可知,王莽建立新朝时所依靠的理论其来有自,非王莽时的新说。
王莽建立新朝后,当了15年的皇帝,这15年里,他都在干什么呢?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西汉权臣、政治家、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5日至23年10月6日在位。
王莽原为西汉外戚魏郡王氏家族重要成员。在朝野素有威名。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建丑正(改汉历十二月为正月),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期间,天下大乱。地皇四年(公元23年)秋九月二十三日,绿林军攻入常安,十月三日庚戌(公元23年10月6日),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在位15年,享年67周岁。
穿越时空的社会主义第一人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而将这个曾经辉煌的朝代拦腰斩断的,就是王莽和他所建立的新朝。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人物,古人将他斥为谋权篡位的大奸之臣,然而以今人的眼光看待王莽,又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比如胡适为王莽平反道: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翦伯赞也在《中国史纲》里认为王莽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他要将当时矛盾百出的社会经济制度加以改良。关于王莽,许多人甚至戏称他为穿越者。那么,王莽这位古代的篡权者,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穿越者,我们开始对王莽和他的新朝进行分析。
王莽被认为是穿越者,和他所建立的新朝有关。从公元9年1月到公元23年10月,王莽建立的新朝国祚不到15年,仅历经一帝,极其短暂,然而它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西汉后期,皇室子嗣稀少,血脉凋零,数代皇帝早夭,加之孝元皇后王政君长期掌管大权,外戚王家自然迅速崛起,成为西汉的实际主宰者。王莽作为王家最出色的青年才俊,深受姑姑王政君的喜爱和重视,逐渐进入朝堂中枢,最终代汉称帝。
古人常将王莽视为窃国大盗,奸佞之臣,然而客观地讲,对于王莽来说,做皇帝不是最重要的,能够施行自己的改革,才是关键。王莽的改革是极其全面的,它涉及土地、货币、外交等多个领域。王莽上台以后就宣布: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宣布: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
刘秀灭新朝
刘秀灭新朝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年号“建武”、“建武中元”(公元25年-57年在位)。
简介
西汉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刘秀生于陈留郡济阳宫。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刘秀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号“舂陵军”。更始三年(25年),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
之后经过长达十二年的东汉统一战争,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中元二年(57年),刘秀去世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二岁,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由第四子刘庄继位。
宛城起兵
西汉自汉元帝以来,朝政日益衰败。到了汉成帝之时,成帝昏聩不堪,委政母族。致使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了朝政大权;又专宠赵氏姐妹,从而形成了“赵氏乱于内,外家擅于朝”的局面。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之侄王莽连立汉平帝、孺子婴两位幼主,其地位历经“安汉公”、“摄皇帝”,表面上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初始元年(8年),王莽废孺子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一脉。刘秀的为人与其长兄刘縯不同,刘縯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处事极为谨慎。刘秀经过了深思熟虑,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地皇三年(22年)十月,刘秀与李通从弟李轶等人从宛城起兵,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
十一月,刘秀带领宾客从宛城来到舂陵,时值大哥刘演会众起兵。刘秀和李通等人起兵来到了柴界,碰到王莽的军队,惊慌逃回济阳县原来出生的小屋。汉哀帝初年,就有凤凰飞到济阳宫,到刘秀时,济阳宫还有凤凰庐。等刘秀回到那里,看见光芒像火烧得正红,在原来小屋靠路的南面,光芒闪烁得直上天,可是一会儿就不见了。
昆阳之战
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舂陵乡起兵,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这也成为了后世演义中的一段佳话,即所谓的“牛背上的开国皇帝”。
后来经过激战杀死了新野尉,刘秀才有了战马。为了壮大声势,加强反莽力量,舂陵兵与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最大的主力进行了联合,从而扩大了相互的力量,并先后于沘水、育阳等地与新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大破莽军,并击杀了新莽大将甄阜、梁丘疵等人。
更始元年(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
对此,刘縯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得暂且作罢。更始政权建立,复用汉朝旗号,此举大大震动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向昆阳城发起进攻。此时王莽军久战疲惫,锐气大减。刘秀于六月一日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士气大振。随后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今叶县辉河),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
王邑依旧轻敌,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寻率近万人迎战,王邑兵马陷入困境,王寻战死,诸将未敢出援。昆阳守军见城外汉军取胜,乘势出击。王莽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为之不流。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七年级上册历史16个朝代表格:要包括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亡国君
朝代 起讫年代 都城 今地 开国皇帝
三皇五氏
黄帝王朝 约前2698—前2205 有熊 河南新郑 黄帝姬轩辕
夏朝 约前2049-前1577年 阳城,斟鄩,帝丘,原,老丘,西河(平阳,安邑,晋阳) 大禹姒文命
商朝 约前1577-前1046年 西亳,商,殷 成汤子天乙
西周 前1046-前771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武王姬发
东周 前770-前256(东周国至前249)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秦朝 前221-前206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西汉 前202-公元前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帝刘邦
新朝 9-23年 长安 陕西西安 王莽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曹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西晋 265-316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高祖明皇帝苻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十六国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304-439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人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人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人谯纵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420-589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高祖孟知祥
南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武肃王钱镠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太祖王审知
南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宋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太祖铁木真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极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南京 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月日成立首都北京。
擦费了好多脑细胞哦!还有亡国君!没看到,抱歉,补在后面:
夏 履葵桀
商 帝辛纣
西周 幽王
东周 赧王
秦 子婴
西汉 孺子婴
新 王莽
东汉 献帝
魏 魏元帝
蜀 蜀后主
吴 孙皓
西晋 晋帝
东晋 晋恭帝
宋 宋顺帝
齐 齐和帝
梁 梁敬帝
陈 陈后主
北魏 孝武帝
东魏 孝静帝
西魏 恭帝
北齐 幼主
北周 静帝
隋 炀帝
唐 哀帝
后梁 末帝
后唐 废帝
后晋 出帝
后汉 隐帝
后周 恭帝
北宋 钦宗
南宋 帝昺
元 顺帝
明 思宗桂王
清 溥仪
希望你能满意
关于“新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aqkss.com/shici/1165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